前言
膀胱癌(urinary bladder cancer)是指膀胱內細胞的惡性過度生長。最常見的過度生長位于膀胱腔內,也就是膀胱的黏膜上皮。人體內,空腔臟器的表面通常由上皮細胞構成。膀胱的黏膜上皮細胞稱作尿路上皮細胞,由它生成的癌就稱作尿路上皮癌,占到了所有膀胱癌的90%~95%,是最常見的一類膀胱癌。其他膀胱癌有鱗狀細胞癌和腺癌。常見的動物模型有誘發(fā)性膀胱癌動物校型、可移植性小鼠膀胱癌原位移植模型。
部分造模方法
使用動物:大鼠
【造模機制】:
誘發(fā)動物膀胱癌的化學致癌劑較理想的有兩類:以N-丁基-N(4-羥丁基)亞硝基胺(N-butyl-N-(4-hydroxybuty1)-nitrosamine, BBN)和N-甲基-N-亞硝基脲(N-methyl-N-nitrosourea,MNU)為代表的亞硝基類化合物和以N-[4-(5-硝基-2-呋喃基)-2-噻唑基]甲酰胺(N-[4-(5-nitro-2-furyl)-2-thiazoly]formamide,FANFT)為代表的硝基呋喃類化合物。膀胱癌的病變通常為多發(fā)的,使用FANFT誘發(fā)的膀胱癌開始在基底膜,逐漸向各組織浸潤,從輕度增生到浸潤癌,到最終發(fā)展成遠處轉移。電鏡下表現(xiàn)為:癌細胞排列不規(guī)則,細胞大小、形態(tài)不一,呈圓形、不規(guī)則形及梭形,核大,常染色質增多,邊集,核仁大而??拷四?。
【造模方法】:
1.選用250g左右F344雄性大鼠,用含0.2%劑量的FANFT飼料喂養(yǎng)剛斷奶的大鼠就可發(fā)生膀胱癌,如果這種大鼠終身服用FANFT或服用25~36周,隨機控制飲食,所有的大鼠在20月齡之前死于膀胱癌。
2.誘發(fā)原位膀胱癌裸小鼠模型 BBN進一步代謝產(chǎn)物N-丁基-N-(3-羧丙基)亞硝胺從尿中排泄,與尿路上皮接觸而導致癌變。灌胃法小劑量多次給藥腫瘤誘發(fā)率高。亦可用腹腔注射法誘發(fā)膀胱癌動物模型,誘癌率與灌胃法幾乎相等,但易出現(xiàn)動物急性中毒和黏連性腸梗阻。FANFT一般混于食物中飼喂動物,常用濃度為0.02%。MNU屬直接致癌劑,需膀胱灌注,有導致動物尿道損傷、繼發(fā)尿路感染及膀胱結石的風險。
【模型特點】:
服用FANFT后2周內,所有大鼠膀胱均出現(xiàn)增生損害,服用8周后,伴隨增生損害的增加,出現(xiàn)結節(jié)狀和乳頭狀的損害,尤其是結節(jié)狀損害逐漸擴大膀胱腔,如果大鼠存活時間足夠長,可穿過肌層浸潤到周圍組織。
膀胱癌的致癌作用可分為兩期,FANFT可作為初期的致癌物,本模型對研究可能的初期和后期致癌物都是有幫助的。
【模型評估和應用】:
膀胱癌是泌尿系統(tǒng)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在動物中誘發(fā)膀胱腫瘤是研究人類膀胱癌病因、病理、防治的有效途徑。大鼠膀胱癌的發(fā)生經(jīng)歷了三個重要的與人類原癌相似的形態(tài)改變階段:上皮增生期、乳頭狀瘤形成期和癌變期,致癌劑量和作用時間與癌變周期成正相關。
參考文獻:
1.丁鴻,錢立新.大鼠膀胱癌模型建立的實驗研究.實驗動物與比較醫(yī)學,2007,27(1):32-36
2.任明,梁新,劉祿成,等.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建立.中國老年學雜志,2007,27 (9):827-828
3.朱德淳,劉祿成,溫都蘇.裸鼠模型在人膀胱癌中的實驗研究現(xiàn)狀及展望.國際腫瘤學雜志,2011,38(1):70-73
4.崔林,吳瓊,曲珊珊,等.致癌物質誘發(fā)大田鼠浸潤性膀胱癌模型的建立.中國實驗診斷學,2007,11 (6):722-724
5.Domelas CA, Fechine-Jamacaru FV, Albuquerque IL, el al. Angiogenesis inhibition by green propolis and the angiogenic effect of L-lysine on bladder cancer in rats.Acta Cir Bras,2012, 27 (8):529-536
6.Melquist JJ,Kacka M,Li Y,et al. 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adenovirus-mediatP-d gene therapy in bladder cancer:an ortbotopic in vivo model. Urol Oncol,2006,24(4):362-371